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环保风暴愈刮愈烈,农药企业未来如何立足 ?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思考了很久 ,为什么在标题里使用“生存”两个字 ,因为这段时间我们《市场信息》传媒联合南通市化工医药协会、南通市协会在对南通地区的部分化工企业走访过程中,发现现在的企业确实生存太不容易 。
  环保风暴愈刮愈烈,企业未来如何立足?
  三年前,笔者也曾经走访过一次如东洋口化工园区的企业 ,当时恰逢最严环保法出台实施不久 ,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以适应相应的政策之时。但是如今呢?回过头来看看,随着这几年环保风暴的愈刮愈烈 ,当时的最严 ,现在看来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即使企业努力整改,达到环保要求 ,饶是如此 ,还是有很多企业被一些政策所限制 ,或关闭 ,或转移 ,能生存下来,已属幸事。
  在哪生存?如何生存 ?企业未来如何立足
  2018年是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关键之年 ,也是长江沿岸化工园区命运起伏的一年 。沿岸的化工企业都胆战心惊 ,不止是一公里以内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 ,笔者此次走访的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公里之外,三公里之内 ,在采访时也是表达十分不安,生怕国家什么时候再出台政策,他们在此地也就无法生存了 。目前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园区,找寻退路 ,不能事到临头毫无准备 。
  而远离长江 ,生活在国家级化工园区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其实也不然,在走访如东洋口化工园区的众意化工有限公司时,公司副总经理朱峰就说,园区现在对企业管控非常严格,正在积极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到2020年将关闭一半以上的企业。园区还制定了四条标准:第一安全红线不可碰;第二环保必须达到绿色和蓝色指标;第三企业生产必须全部改成DCS操作系统 ;第四企业每亩的GDP也需达到一定的经济指标。这四条规定就一下子把一大半的企业划出局,且不谈安全环保上的花费,生产设备一下子全都换成DCS操作系统 ,这就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完成的  。更不要说每亩的GDP达到多少标准,现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企业能生存已经不易 ,更谈不上完成指标了。
  但是难做也要做,就像众意朱总说的 ,将来必将是优质企业生存得越来越好,也只有这样的严格要求,才能促使企业转型升级 ,因为我们面对不止是国内的竞争对手,国外企业也在不断的兼并重组 ,建立更强大的化工帝国,只有不断提示自身的实力 ,才能应对将来更大的挑战。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虽然听着很残酷,但是也是我国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价格高不代表利润大,原材料供应趋紧严重制约企业生产
  众所周知 ,随着环保风暴的愈刮愈烈 ,今年的不管原药还是制剂价格都在一路飙升 。照理说 ,企业是不是都应该乐开了花,趁机大赚一笔 。但是真正的事实如此吗?
  在采访中多家企业的负责人都告诉笔者,环保风暴的确关停了不少不正规的化工企业 ,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这些正规企业肃清了市场,减少了竞争对手。但是 ,那些严重依赖于中间体的原药生产企业也相应受到影响 ,现在原材料难买,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摆在面前的头道难题。
  如东众意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峰介绍说,受环保风暴影响,连云港等地的化工园区相继停产,而众意公司的原料供应商就在这些园区之中,因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众意的生产受到很大波及 。如公司的产品之一吡丙醚原药,之前生产销售一直不错,满负荷生产能达到500/年,但是现在因原材料的限制 ,只能生产400/年,大大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其他产品更是如此,整个公司的产能只达到去年的一半 ,今年至今为止销售额是5000万 ,而去年同期则有8000万。朱总预估 ,国内这场环保风暴还将持续发酵 ,目前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
  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制剂生产企业,他们的总经理陈爱东提到,现在原药价格一直在无节制的上涨,如公司一直生产需要大量使用的原药异丙隆,两年前的价格是3/吨,去年的价格是7/吨,今年的价格则飙升至13/吨。这就直接导致了制剂企业生存困难 ,利润很薄 ,但是即使价格如此之高,货还不一定能拿到,现在企业经常面临无货可买的局面。而且原药的上涨也必然带来了制剂产品价格的上涨,经销商却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价格 ,公司也因此损失了好几笔生意。
  那么应该如何破解呢 ?各个公司也有不同的应对之法 ,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他们的主产品甲霜灵和丙溴磷实现自我配套,减少了上游单位的影响。这可能是最有效且一劳永逸的做法 ,但是实施起来却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 。还有像如东众意化工有限公司那样开始着手向国外进口原料,国外的价格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总比无法生产的要好 。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朱总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自己的企业做得再好有什么用 ?没有原材料,企业就无法正常生产 ,这些问题除了企业自己去克服,是否国家也能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出台,这是值得关注的。
  项目得不到审批,许多企业在寻找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式
  同时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 ,由于现在263行动 ,以及安全 、环保的高压下,不少企业现在面临新项目不得审批的尴尬局面,但是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有所创新,新产品无法投产,老产品产能得不到释放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相信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止发生在南通的企业身上,江苏 、安徽 、山东等地的企业应该都感同身受 。
  面对这样的情况 ,现在不少企业纷纷动起了往外迁移的念头 。前段时间《市场信息》记者走访了辽宁的几大化工园区,还有这次到南通来招商引资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地方其实都不失是一个好的转移战线的好去处。但是这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真的把农化企业都赶走了 ,对于未来的发展就是好事情吗 ?诚然农化企业污染确实有,但是也没有必要谈化色变,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 ,特别是,民以食为天,没有如何喂饱全中国那么多的人口!虽说国家一直禁止一刀切的做法,但是在笔者看来,不审批新项目,不准扩大生产,这不是一刀切又是什么呢 ?
  每次走进企业 ,和企业负责人聊一聊,都有着不同的收获 ,作为一名记者,我所能做的更多就是记录,将这些企业的心声传递出来,告诉更多的人。笔者在写这篇稿件的时候,恰逢山东 、湖北、江苏 、浙江、山西、京津冀等地又相继出台了针对化工园区、化工厂的整治 、限产、关停 、保留方案 。进入8月,环保整治力度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这段时间各地环保政策消息不断,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2018下半年新一轮化工行业大洗牌即将开始!笔者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在这场环保风暴中能够生存下来,也相信经过浴火重生的企业定能走的更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