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中晚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将加重发生

当前,西南单季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 ,华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单季晚稻处于分蘖盛期 。由于雨水偏多,高温高湿 ,田间病虫发生发展较快 。其中,稻飞虱在江南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西南稻区大部轻于上年 ;稻纵卷叶螟在西南稻区发生重于上年,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接近上年;稻瘟病在西南 、华南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重于上年同期。根据当前病虫基数、作物生育期和品种抗性及气候因素等综合预判 ,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瘟病在西南中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将呈加重发生态势。

一 、当前病虫发生动态

稻飞虱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西南稻区大部轻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36亿亩次,同比增加3.9%。7月10-20日,湖南东安、广西金城等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区监测到单灯单日近千头的褐飞虱迁入峰 ;云南彝良 ,浙江桐庐、天台,福建仙游,江苏高淳等西南东部 、江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监测到超千头的白背飞虱迁入峰,其中云南彝良连续多日单灯单日诱虫量近万头 ,江苏全省白背飞虱平均单灯累计诱虫量1352头,是去年的12.9倍 ,列2008年来第1位。经有效防控,西南 、江南和长江中游中稻稻飞虱虫量有所下降,田间百丛虫量一般350-900头,滇中、川东、桂北、赣北局部未防漏防田块超大发生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田间虫量西南稻区减少8.7% ,华南稻区持平,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分别增加12.8%、38.2%和154.1% 。

稻纵卷叶螟在西南稻区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 ,华南、江南稻区发生与上年接近 ,全国累计发生面积7310万亩次,同比减少14.3%。7月中旬以来 ,稻纵卷叶螟陆续迁入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 ,田间亩蛾量一般120-340头 ,高的1000-2500头,湖南龙山、江西万年、湖北松滋等地较高的为4500-7500头 ,湖南长沙最高达1376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西南大部和华南南部田间亩蛾量偏多,其中云南、重庆达到10倍以上;江南稻区减少33.03%,长江中下游稻区偏少2.3%。田间虫量较高,亩幼虫量西南稻区一般340-900头,其中重庆高达2735头 ,是上年同期的2.5倍 ;华南稻区6603头,同比减少48.8%;江南稻区19252头 ,同比减少9.03%;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5820头,同比增加2.7%。田间危害较轻 ,大部稻区卷叶率低于5%,但鄂西 、鄂东局部稻区发生较重,湖北竹山 、宜城、远安、英山等地平均卷叶率分别高达55%、44.7%、21%和18.8% 。

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发病重于上年 ,全国累计发生面积2388万亩次,同比增加11.3%。与去年同期相比 ,西南稻区发病面积343.7万亩次,增加3.1%;华南稻区发病面积478.9万亩次 ,增加15.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发病面积1083.37万亩次,增加21.2%。田间病叶率一般3%-10%,局部地区发病率高 ,如湖北浠水、安徽宁国病叶率分别达33.7%和34.4% 。

二、下阶段发生趋势分析

目前西南稻区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 ,天气阴晴交替,气温偏高,降雨量大 ,十分有利于病虫发生 ,尤其是稻瘟病发生面积增加较快;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水稻处于分蘖盛期至孕穗期 ,受洪涝灾害影响,多数稻田被淹,随着洪水退去,气温升高 ,田间小气候比较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的发生发展 。根据当前病虫基数高、病虫情发展快的实际,预计下一阶段上述地区“两迁”害虫和稻瘟病将加重发生,局部地区严重发生 。各地要及时关注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加强调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因地制宜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确保不因监测防控不到位而造成大面积成灾。


XML地图